世界的廣場
迷人的城市總少不了一座廣場。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,曾被拿破崙讚譽為「歐洲最美的客廳」;巴黎的羅浮宮廣場是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先生的經典之作;而英國的特拉法加廣場更是前往倫敦的旅人們不容錯過的文藝地標。
歐洲的老城區地窄人稠、環境擁擠,於是在教堂、宮殿、或市場前預留廣大空地,作為宗教、政治、慶典用途。這些廣場沒有既定形式,可以大到一個城市中心或小至一塊公園空地,形狀或方或圓型,隨城市的發展處處自然成形。
而早期台灣農業社會,也常可見廟埕空地,在人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。當作物收穫時節,用來曬稻醃製,在農閒之際,則是鄰里三兩齊聚交流的休閒地;宗教節慶時;遇重大事件,是號召政治交流、教育宣導的最佳會場。
貫穿中西,廣場自古即是都市生活的中心。真正價值不在於空間中的建築或硬體設計,而是保留城市中心最珍貴的場域,在擁擠的天空下偷得一處永恆的留白,一份不隨時代改變的閒適自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