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Category

知新

世界的廣場

By 知新No Comments

世界的廣場

迷人的城市總少不了一座廣場。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,曾被拿破崙讚譽為「歐洲最美的客廳」;巴黎的羅浮宮廣場是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先生的經典之作;而英國的特拉法加廣場更是前往倫敦的旅人們不容錯過的文藝地標。

歐洲的老城區地窄人稠、環境擁擠,於是在教堂、宮殿、或市場前預留廣大空地,作為宗教、政治、慶典用途。這些廣場沒有既定形式,可以大到一個城市中心或小至一塊公園空地,形狀或方或圓型,隨城市的發展處處自然成形。

而早期台灣農業社會,也常可見廟埕空地,在人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。當作物收穫時節,用來曬稻醃製,在農閒之際,則是鄰里三兩齊聚交流的休閒地;宗教節慶時;遇重大事件,是號召政治交流、教育宣導的最佳會場。

貫穿中西,廣場自古即是都市生活的中心。真正價值不在於空間中的建築或硬體設計,而是保留城市中心最珍貴的場域,在擁擠的天空下偷得一處永恆的留白,一份不隨時代改變的閒適自得。

土地的掌紋

By 知新No Comments

土地的掌紋

老一輩建築人常告誡我們,想要真正了解一處土地還是要親臨現場,打開五感去覺知、用身體去理解每塊土地特有的故事與內涵。

雙腳踏上土地,街巷間的聲音、鄰里間的互動、人車路經速度、周邊建築的尺度,細節與線索,就像土地的掌紋。讀懂了,答案也就在了。一路以來,開發每一處土地時,總是遵循傳承,親自踏查,用感官去理解體會。

初遇金雅,狀似一張白紙,往下細細觀察,點點線索深藏其中。

站在基地上,仰頭可見難得的開闊天空,車流與人流都緩緩的,流動的風中帶著微微草香,特別適合舒服地行走散步。面對這樣難得的環境條件,真心希望能創作出契合此地的生活建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