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All Posts By

discovery

與家人的自然漫時光

By 築跡No Comments

與家人的自然漫時光

走進【樹裏院】的樹群大道,一整列淺灰色的墅林和綠意,蘊含著「家」的舒心韻味,走進一個可以種大樹的院子裡,享受空間創造生活的豐盛,完整與家人生活的向度。

每一天和家人的相處,就從一樓開展的12米面寬開始,坐在客廳的低沙發,一起享用270度廣角的自然沐浴,陽光透過多面採光的大落地窗,照亮院子的綠意蒼翠。

這樣的美景延伸到廚房,也有料理時專屬的窗景,因為有著開放式的客、廚、院空間,彼此之間的互動沒有了區隔,與自然也更加親近了。

天氣好的時候,一家人就坐臥在客廳旁的窗台戶外野餐,與大樹分享著美食佳餚,享受著陽光舒風,品味生活的原味,這樣閒適恬靜的時光,感覺好愜意。

回到私密領域的主臥房裡,也能和另一半獨享戶外的自然風光,透過房間裡的大片開窗,四季與月陽交替的景致就在眼前,推開窗門就可以看見院裡的高樹,感受內與外之間的自然銜接。

有時到露臺吹著溫和徐徐的微風,體會山林間帶來的新鮮氧氣,呼吸大口芬多精舒緩心情;有時朋友到家裡玩,頂樓是最適合的休閒場域,可以容的下多元風情,不管設置歡樂的烤肉區,或是規劃戶外養身運動,皆再美好不過了。

捕捉周遭每一眼綠意,將悠然舒懷化為空間本質,【樹裏院】簡單而自然的層次規劃,讓家人共享著隨性自在的快意生活,在難得清靜的環境中,盡情地捕捉家中每處角落的日常縮影。

城那邊的濃厚人情

By 築跡No Comments

城那邊的濃厚人情

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,城市裡到處可見新建高樓大廈,交通越來越便捷,人與人實際距離變進,但心理上的距離卻更遠了。因為懷念古早鄉村生活的濃厚情感,幾年前我們在還有白鷺鷥飛起落下的田野,散步會遇見歷史悠久街屋矮房的純樸環境裡,規劃開放式社區的「樹裏院」,希望讓一群嚮往慢活步調的人,重拾早期厝邊鄰里那股溫馨且濃厚的人情。

因為希望生活在樹裏院的人們,彼此能隨著環境與建築的敞開規劃,而更自在的親近交流。在大小規模剛好的社區,為每戶人家打造開放式的前庭,門口外牆採用不完全隔絕設計,透過透氣磚、透空磚、格柵等材質,家戶之間顯得很有親和感,相互串門子也變得很容易。

社區內由兩旁住家的大樹,連綿成樹群大道的道路空間,更成大人小孩閒聊娛樂、散步休閒的場合,無形間形塑成小廣場的氛圍,讓居民的相處互動又更加地熱絡。在這裡的生活很簡單,有時煮飯時間借用左鄰右舍的調味料、臨時有事出門時將小孩交由隔壁鄰居互相看照、荼餘飯後搬張凳子在街上閒聊⋯戶戶敦親睦鄰、相互照料的生活場景,是「樹裏院」最優美的景致。

沒有高聳的社區圍牆,生活就這麼輕易地融合人與自然環境,沒有華麗的社區公設,卻有一座小會館讓住戶交流社區事務、凝聚鄰里感情,有時也會有不定期的課程安排,豐富活絡鄰里間的參與互動感。在戶外藍天綠地包圍的社區公園裡,更有一座能使人放鬆心靈、休憩遊玩的「樹屋」,孩子可以在這裡捉迷藏、鬼抓人的玩耍,大人也能在這裡擁有另個交流情感的所在;在這片優渥的天然環境,瀰漫的不僅是草樹花香,更多的是人情的餘韻留味,溫靜又熱鬧的樹時光,讓人想好好生活在這裡。

找回家的溫度

By 信諾No Comments

找回家的溫度

近年新竹發展節奏非常快速與穩定,巷弄間相繼竄起的咖啡廳、獨立書店、文創聚落、藝文展覽,呈現出一個有溫度的美學城市,放慢腳步,就能發覺新竹的美好。新家華品牌傳承三代,陪著新竹人見證這座城市變遷,用一座座建築點綴城市角落的風景,回應鄉親對美好生活的期待。隨著生活美學、居住思維與工法的改變,我們不斷探討建築的真諦,希望作品不只被視為「房子」,而是富含更多細微美感、可以包容更多生活想法、讓人感受溫暖的「家」。

隨著台灣經濟成長,市場與購屋者對建築產生不同需求,也展開新家華一系列建築作品的演進。

「傳家堡」以傳統紅磚結合歐式古典,將本土在地元素融合西方建築語彙,寫出殷實摩登的別墅新美學。

「福爾摩沙」是新竹第一棟大坪數獨門獨戶電梯大樓,改變新竹人對居住空間的觀念,從傳統透天慢慢接受大廈的垂直居住形式。

後來竹科建築新貴崛起,我們特別禮聘國際團隊,在竹北水岸首推第一棟大坪數超高樓層「水墨白」,回應新一代購屋者對更高雅大器建築的期待。

從新竹到竹北、從別墅到大樓,儘管建築形式、地點不同,但在思考建築時,我們始終提醒自己,把「人」的感受擺在第一位,畢竟建築創作的重要目的,是打造一個有溫度、有情感的「家」,讓每位住進來的人,因為空間的設計更貼近彼此,在生活中產生更多交流與感動。

從鄭代書到新家華,經過數十年傳承,建築專業不斷累積,世代新血的加入與堅持,為品牌注入更創新、更具活力的規劃思維,但守信諾、重人情的傳統儒商精神,是我們更看重的隱形態度,因為建築必須從「人」的角度出發,才能真正建構出「家」的溫度與美好,讓住戶在新家華的建築中完成對家的嚮往。

承諾建築師的200棵樹,我們做到了!

By 築跡No Comments

承諾建築師的200棵樹,我們做到了!

【樹裏院】已經七歲了,當年社區種下的小樹長成大樹,在山景、樹林、溪水環抱與面對南隘國小的純樸環境中,勾勒出一個都市人想望已久的美麗烏托邦。

當初攜手半畝塘環境整合團隊與江文淵建築師,從師法自然、友善環境的想法出發,希望透過樸實親切的建築手法,在城市另一邊把日常逐漸消失的“樹”種回生活裡。特別挑選種植樟樹、楓香、光臘樹、山櫻花、阿勃勒、櫸木⋯等原生樹種,希望住在這裡的人,跟著大樹順應自然節氣,重新啟動生活的節奏。

隨著時光綿延,家的情感跟記憶逐年累積,社區裡200棵大樹成為生活中重要的一份子,喜怒哀愁的珍貴片段,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一棵心愛大樹的身影。這些年,每當看見住戶仰望大樹的溫柔眼神,我們便慶幸當時做了正確的決定。

為了幫200棵大樹打造一個舒適環境,讓社區主要、次要道路都有樹陪伴、每戶住戶能擁有2-3棵家樹,【樹裏院】4000坪基地選擇只蓋58戶,把大部份空間釋放給自然環境和大樹,這才有了現在天寬地闊、放眼所及皆綠的生活感受。

走進社區,看到的不是常見柏油地,而是大面積採用植草磚、泥土、碎石與草皮等透水性鋪面,為的就是希望雨水可以適度滲透土壤,讓大樹擁有足夠的滋潤和自然透氣的呼吸。在家院裡的大樹,因為事前規劃建築立面與圍牆時,已經考慮採光跟遮熱功能,即使住戶不是綠手指或植栽達人,這些年下來也活得又高又壯。

在【樹裏院】,大樹不只是墅外觀的一部分,更是生活的一部分。立面低調的抿石子、木紋磚、山形磚搭配,散發大地般的暖意,成為大樹最美的背景。

因為思考建築配置和平面格局時,特別將常見直式格局改為橫式發展,創造出難得12米大面寬,前院和側院大樹風景,環繞著家居空間,滲入生活每一刻畫面,無論在客廳與家人談天、在餐廳用餐,都能感受到自然綠意的陪伴。

每戶三個大露臺綠意中介空間,讓家人可以各自找到適度的放空與放鬆,感受自然舒壓療癒的力量,在1樓DECK享受樹下乘涼,或在2樓主臥雙露臺欣賞樹蔭,或到頂樓天臺觸摸到樹梢,這些場景填滿了家的溫度與美好,累積成最無可取代的生活回憶。